什麼是搖滾? What is ROCK?

搖滾的種類:

迷幻搖滾 Acid Rock/Psychedelic

六○年代的特殊產物,藉由使用迷幻藥、大麻而產生感

官擴張帶來對音樂的深層體驗,或是描寫吸食藥物後自

身的感受,這些範疇的音樂統稱為迷幻搖滾。除精神因

藥物關係呈現恍惚外,樂器彈奏時也多使用效果器或電

子音效,欲製造出吸食藥物後那種縹緲、天旋地轉、神

秘的情境。 雖然迷幻搖滾在七○年代以後式微,不過

它所帶來的使用藥物、樂器音色、表演時異常亢奮等影

響卻從不間斷。



藍調搖滾 Blues Rock

以藍調為基礎加入搖滾樂,便孕育出藍調搖滾,John

Mayall就是藍調搖滾尖兵,以藍調搖滾再加入重節拍、

電子配備適當運用就成為日後的重搖滾。所以John

Mayall也被譽為「藍調搖滾老前輩」、「重搖滾的孕育

者」,因為許多知名搖滾藝人都曾加入他所組的

Bluesbreaker樂團或與他合作過。其中最著名的有Eric

Clapton、Mick Fleetwood、John McVie、Mick Taylor

等等。除John Mayall之外,溯及更早Yardbirds這個團

體更是重搖滾先驅,先後加入的三位吉他手Eric Clapton

、Jeff Beck、Jimmy Page日後皆為吉他手中的佼佼者,

並且各領風騷。

然而真正重搖滾的成形,可從超級樂團Cream和The

Who算起。



民謠搖滾 Folk Rock

民謠(Folk)或民歌原本只是流傳於民間傳唱的歌謠,

可能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當時的社會現象,也可能是

某一族群的生活方式,以民謠口口相傳記載著他們的特

性。 但是自Bob Dylan以降,這種存在於鄉野的傳唱方

式漸漸有了改變,除了原有民謠的特性之外,民謠甚至

發展成為訊息歌曲,多為藝人在民謠之中闡述自身的觀

念、想法,例如反越戰訊息,在伴奏上也從簡單、民族

性的樂器進而借用搖滾樂的形式抒發己見,這種民謠與

搖滾的結合更為搖滾開闢另一種新的風貌。



華麗搖滾 Glam Rock, Glitter Rock

除了以藝人的服裝、化妝、髮型等外在吸引樂迷注意,

華麗搖滾更著重聽覺的滿足和視覺效果呈現,這才是華

麗搖滾的精髓。其代表人物就是David Bowie。



前衛搖滾 Progressive Rock

Beatles中期以後的作品啟發無數的音樂人,他們尋求

樂器的極限,探索新的聲音,改良錄音的技巧,這星努

力做出的音樂自然不同於直率、簡潔的搖滾,而被稱為

前衛搖滾。

強調個人技巧與團員間默契和諧也是前衛搖滾的特點,

因此常有因創作理念不合而離團,又因團員組合再度歸

隊的情形。而包裝也視為創作的一部分,代表該團音樂

理念或藝術涵養。 另一特點是專輯多有中心思想並以歌

曲連貫,也就是概念專輯的盛行與前衛有相當的關聯。

前衛搖滾大多以英系團體為主,雖然美國的Kansas和Styx

樂團也曾被歸於此類,且商業成績也優於英國團,但畢

竟在前衛領域中對後續發展沒有太大的影響。



古典搖滾 Classical Rock

前衛與藝術搖滾中有許多團體都曾運用古典手法來表現

歌曲,那麼又如何區分古典搖滾?最明顯的分別可以將

它設定為整張專輯的風格較偏古典樂,而非其中一兩曲

;或是在樂團編制內就有小型管絃樂團的雛形;甚或常

與交響樂團合作灌製專輯;或者整個團體歷程中都致力

於古典與搖滾結合的實驗風格。因為這些因素才把他們

勉強由前衛與藝術搖滾中獨立出,而成為古典搖滾。



藝術搖滾 Artical Rock

藝術搖滾的定位介於前衛搖滾與流行搖滾之間,內容上

則與美術、戲劇更密切結合,甚至在包裝上也有其藝

術觀。藝術搖滾與前衛搖滾的最大不同在於歌

曲雕琢更精細,因為更商業化,所以悅耳度也

更高。



重搖滾/重金屬 Heavy Rock/Heavy Metal

重搖滾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外乎「吵雜的音樂」,它是由

電子裝置的大量使用所構成,尤其是失真、回饋、高音

量、厚重的音響設備所集結成的威力,此外爆發力大的

主唱也是重搖滾裡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主唱要能在上

述這些音響效果下仍然將歌聲突顯出來,所以主唱往往

是重搖滾團中的焦點。另一個靈魂就落在主奏吉他上,

慓悍的吉他獨奏,都能將聽者帶到最high的情緒。 重搖

滾是重金屬在成形階段的名稱,現在幾乎很少提到這個

名詞,而以Pre-Heavy Metal代替;介於一般搖滾與重金

屬之間者,則多以Hard Rock稱之。 重金屬在六○年代

末期醞釀至七○年代發揚光大,在它發展時期,較以英

國為主,且以藍調為根基。它獨特的音樂性及討論廣泛

的主題展現出重金屬不只是吵雜的音樂,藉著音樂表達

出演唱者的感情、思想、概念才是歷久不衰的原因。



硬式搖滾 Hard Rock

現在對硬式搖滾的定義已經模糊了,介於搖滾與重金屬

之間的樂風就以硬式搖滾來通稱,但在當時Hard Rock

、Heavy Rock卻還是稍有區分,雖說差別不大。

一般我們聽硬式搖滾會覺得較無旋律、吵雜,而重搖滾

則較有規律。若以地區發展來看這樣的區別會更加清楚

:美國是搖滾發源地,歷經英倫入侵、本地迷幻搖滾的

薰陶而發展出較重節奏、團體各樂器平均發展、音量擴

大的硬式搖滾;而英國團則大多以藍調為本,所以重搖

滾中多有反覆樂節,使聽起來不至於好像一路飆到底的

感覺,並且常會造就團中一兩位明星團員。



鄉村搖滾 Country Rock

鄉村西部歌曲是美國流行音樂的根,大西部開發一直到

本世紀,從西部拓荒歌曲慢慢演變到鄉村歌曲,雖然樂

器、旋律、節拍一直進化,但內容上還是不脫人民生活

點滴的敘述。搖滾樂崛起後更使鄉村音樂成為流行音樂

的一環。七○年代,鄉村搖滾在Eagles合唱團的帶領下

也風行一時。



爵士搖滾 Jazz Rock

爵士樂的精髓在於樂手的默契與即興演奏,同一首歌曲

,不同樂手、不同地點、甚至不同場次,演奏起來就不

盡相同。而搖滾樂若融合了這個特色就視爵士搖滾。搖

滾樂團中或許有成員因喜歡爵士樂而深受影響,或是搖

滾團體找來爵士樂手助陣,都有可能成為爵士搖滾。



南方搖滾 Southern Rock

因為一些樂團均來自南方各州而得名。音樂特色是鄉村

、藍調、不羈、搖滾的混合,陣中主吉他手可能2~3人

,歌曲長度較一般歌曲多1~2分鐘,因為吉他手獨奏是

重要的一段。雖然吉他份量相當吃重,卻較無個人主義

色彩,很少造就聞名的吉他手,大多注重團體表現。



龐克(叛客)Punk

龐克的興起源自於對搖滾的反動,正當搖滾樂從樸實的

五○年代發展至七○年代,派別、種類林立,技巧日漸

繁複,一股回歸原始、直接的音樂型態逐漸形成,表演

者以最簡單的樂器、和絃、快速節拍、不經修飾的聲音

直接唱出心中的想法,用字遣詞亦不加潤飾,這種狂野

的音樂即為龐克音樂。他們的理念是忠實地呈現音樂本

質,因此內容粗俗、作風狂放、音樂吵雜成為其特色。

雖在1955年以前即有搖滾,但卻以該年作為搖滾紀元之

始;同樣地,龐克記原始自Sex Pistols樂團公開表演的

1976年,實際上七○年初紐約就有龐克興起,不過一般

還是以Sex Pistols的出現正式起算,因為他們對後世影

響實在太大了。



新音樂與地下音樂 New Music & Underground

新音樂的出現是跟隨龐克而來,也是對流行音樂與日趨

制式的搖滾的反動。既是受龐克啟發而發展的音樂,形

式不定,像工業之聲、新迷幻、新浪漫都是當時的派別

之一。這類樂團或許商業成績不見特別出色,但音樂原

創性十足,吸引著唾棄時下流行樂的聽眾,也漸漸影響

整個主流市場的生態。 地下音樂相對於主流音樂。它並

非八○年代特有產物,但八○年代的一些地下樂團歷經

多年的努力,進入九○年代後也逐漸晉身主流音樂,

R.E.M.就是很好的例子。

一般會將新音樂看成來自英國,而地下音樂指的是美國

主流市場以外的音樂,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音樂結構、

技巧的翻新,為音樂拓展更寬廣的領域。



流行搖滾 Pop Rock

流行搖滾並無一定模式,而是泛指大眾所喜愛的搖滾,

當然這些都須經過嚴格商業銷售的考驗。



油漬搖滾 Grunge

將Grunge翻譯成油漬搖滾的確相當傳神,不僅服裝如此

,樂手看起來就好像是蓬頭垢面,不修邊幅,剛從修車

廠出來。演唱此類歌曲的團體多半來自西雅圖。它原為

另類音樂的一支,充滿粗糙、隨性,有著龐克的精神,

直到Nirvana和珍珠果醬樂團受到青少年的膜拜,油漬搖

滾才真正登上主流之門。



英式搖滾 Brit-Rock

Brit Rock即British Rock的簡稱,一般都以英國曼徹斯特

為發源地,而其中較著名的團體莫過於Oasis和Blur。在

形式上,英式搖滾和六○年代的利物浦之聲相差不多,

不同的不過是另一批年輕人以較先進的設備所做出的音

樂,它反映的也當然是現代社會和Y世代的思想。


搖滾ㄉ定義:


大致說來,自從 1950 年代白人歌手開始模仿黑人腔調嘶吼、害羞的 Elvis 推門走進錄音室時,搖滾就常同所謂的反叛、顛覆被劃分在同一個區塊,但很多人(甚至包括搖滾樂迷)並沒有意識到,當時所謂的惡質同今日相較根本不算什麼,而現今大家刻板印象裡搖滾樂手的誇張破壞行徑,其實是從 The Who 樂團暴力的表演方式起始、而被媒體及流行工業發揚光大的。許許多多的樂手跟著如此生活、表演,原因很簡單:因為這種方式惹人注目、容易學習。但如同不是每個吸迷幻藥的闊少都能搞出 Pink Floyd、不是每條毒蟲都能搞出 Nirvana 一樣,不是每個進行誇張動作的、自認為是 The Who 樂團徒子徒孫的傢伙,都能搞出像 The Who 一樣的優秀搖滾樂團──但,很可惜的是,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穿著怪異、搗爛房間、酗酒嗑藥、胡搞濫交的惡形惡狀,才是搖滾樂手的典型模樣。



「School of Rock」簡單而清楚地定義了「搖滾」──「搖滾」的重點在於反抗掌控權力的「老大哥」,而不是嗑藥追妞、不是光看外表的形塑偶像、不是追求名次利益的比賽及表演,也不是某種所謂的「cool guy」才能參與的創作型態。



於是電影熱鬧地展開。除了動作表情一大堆的 Jack Black,還有一群也許是從哪個音樂班裡頭找出來的好樣兒小朋友。一首接著一首的搖滾經典穿插出現,某種簡單的快樂,就在畫面之間流洩出來;剎那間,那種過去由「玩音樂」而產生的單純滿足感受,再度在胸腔裡頭充塞得滿滿的。



「Almost Famous」拍出了搖滾樂手擺盪在現實/創作、站在反對立場發聲/利用聲名獲得權力這些問題之間的平凡人觀點,「Six-string Samurai」用一種另類的方式表現了搖滾之中淺薄與深沉同為一體的獨特,而「School of Rock」則追究到更為根柢的起點──關於搖滾為何,應當如何看待搖滾,以及想完成一場表演,除了樂手之外到底還要多少其他助力。搖滾樂美好的成份在這部片子裡被理所當然地訴說;而那些本末不分的刻板印象,就把它們丟到一邊去吧。



前陣子看了 1968 年的 Woodstock 紀錄片,其中有些訪問 Woodstock 小鎮居民的片段。對照於現今搖滾樂手及瘋狂樂迷的囂張作為,Woodstock 的人們對於那年在當地高唱愛、音樂與和平的嬉皮們印象都極好,聲稱他們溫和有禮(唯一不大高興的是一名認為音樂會場有毒品的警員)。也許在現今的社會,Woodstock 的神話不大可能再次實現,不過,就如「School of Rock」片中 Jack Black 在聽到小朋友們決定的團名「School of Rock」時說「我們將教導世界何謂搖滾」一樣,也許關於搖滾的單純美好,咱們還是能在某些時候、在某種情形下跨時空領略。



而,當然,搖滾不死(雖然 Marilyn Manson 很不高興地唱著:『Rock is deader than dead』,不過咱們都知道他是心情不好在罵人嘛)。老大哥永遠都會在,而搖滾,也會永遠吼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婧 Tra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